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地環境部門不斷優化審批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提升環評審批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提高審批效率,全力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水利及交通等基礎設施、煤炭保供、涉及補鏈強鏈的高技術產業等重大投資項目落地見效?!锻ㄖ饭卜譃榭傮w要求、做好環評服務、提高環評審批質量和效率、加強環評事中事后監管四部分內容,共提出十四個方面的具體工作要求。

環評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對于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環保整治風暴過后,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入,環評成為砂石采礦權出讓、生產線建設必要邁過的關卡。當下的砂石行業,小散亂企業不斷整合,大型化發展不斷深入,砂石礦山、綠色產業建材園等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重大項目名單之上,關注環評政策變化趨勢,對于砂石礦山企業及時調整發展方向,提前做好部署至關重要。
此外,提高重大投資項目環評效率,加快推動重大投資項目落地,也能帶動砂石需求,推動砂石市場發展。
此次《通知》提出,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完善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國家、地方、利用外資等三個層面重大項目臺賬),積極服務重大投資項目落地。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參照“三本臺賬”內容和格式,建立重大投資項目環評管理臺賬,指導建設單位運用“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對照生態環境準入要求,做好項目前期方案論證,優化選址、選線,預防出現觸碰法律底線的“硬傷”。
對臺賬內當年開工的重大投資項目,《通知》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為建設單位提供“環評審批服務單”。對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重大投資項目,指導建設單位及早啟動、加快編制環評文件;需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指導建設單位在建成投產前完成網上備案;依法無需開展環評的,明確告知建設單位。同時發揮專家優勢解決技術難題。
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在解讀《通知》時表示,按照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要求,生態環境部門要強化環評保障,推進重大投資項目落地見效。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重大投資項目實施即報即受理即轉評估,在法定審批期限內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
該負責人表示,對于已按規劃環評意見優化規劃方案的園區,入園項目環評可以簡化政策規劃符合性分析、選址的環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論證、區域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評價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內容論述;指導建設單位共享共用當地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數據和產業園區已有的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環境監測數據。
目前,編制報告表的項目占全國環評審批數量的9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是當前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锻ㄖ芬?,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要指導建設單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取消評價等級判定、模型預測,簡化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切實縮短報告表編制時間,降低編制成本。
在環評審批方式上,《通知》要求,對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等級公路、城市道路、生活垃圾轉運站、污水處理廠等項目,位于相同市級或縣級行政區且項目類型相同的,可“打捆”開展環評審批;對公路、鐵路、水利水電、光伏發電、陸上風力發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保供煤礦項目,在嚴格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基礎上,環評審批可不與污染物總量指標掛鉤。
“這個‘捆’主要針對具有同質性、關聯性的一類建設項目,既可以由建設單位來‘打’,將同一類建設項目編制一個環評文件,一并報批;也可以由審批部門來‘打’,將同一類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統一組織評估、審查,從而提高環評審批效率。”前述負責人解釋說。
《通知》要求,對不涉及禁止開發區域、環境影響簡單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和項目,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統籌推進、壓茬審查審批;對于跨省的不含水庫的防洪治澇工程、不含水庫的灌區工程、研究和實驗發展項目、衛生項目,探索開展環評審批改革試點。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還提出,嚴格“兩高”項目環評審批,重點審核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區域削減措施有效性,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控制。鼓勵地方細化“兩高”項目范圍,重點關注規模大、能耗高、排放量大的基礎原材料加工項目,更加精準地管控“兩高”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