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采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政府管理的重點。近年來,在省水利廳的有力指導下,吉安市突出實際工作需求,找準結合點、發力點,探索建立起河道砂石“四個統一,兩個一體”(即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管理、統一調配、統一定價,平臺建設一體、采運銷監管一體)的管砂治砂機制與模式,高標準推動“河道砂石管理信息平臺”項目建設,全面規范河砂管理,有效遏制河道亂挖濫采現象,打造了河道采砂“吉安樣板”,為深入落實全省發展和改革雙“一號工程”發揮了積極作用。
7月5日,省水利廳“迎接黨的二十大 沿著江河水利行”主題宣傳報道采訪團來到吉安市中心城區新廬陵砂石公司,現場了解智慧采砂管理項目建設。

智慧砂石控制室數據大屏
源頭規范,嚴控砂石總量
筆者了解到,河道砂石經營私人化期間,雖有總量約束,但實際監管人員缺乏、監管手段有限,存在偷采盜采,總量控制難實現。
為從源頭規范采運砂行為,根據《吉安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河道砂石資源管理的實施意見》,吉州城區河道砂石資源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砂石經營政府統管,組建國有砂石資源管理機構,即吉安市新廬陵砂石有限公司,負責中心城區采運砂船舶、砂場運行、砂石銷售、采砂秩序維護等日常管理工作。
在“智慧砂場”建設現場,筆者看到,寬大的吉安砂場數據大屏上,顯示了當日訂單數、銷售額、銷售總量、實時交易情況等信息,一目了然。吉安市新廬陵砂石公司總經理吳小敏介紹:“吉安市河道砂石管理信息平臺項目先行啟動贛江沿線8個縣(區),建成后實現采砂管理‘一網感知、一鍵聯動、一站服務’。項目建設資金約2200萬元,由市縣分級分擔,其中市級約305萬元,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招投標,今年6月份開工建設。其余建設資金約1895萬元由縣級分擔。”
依托“智慧系統”上線的契機,該公司對所有的工程項目進行了重新申報審批,為保證項目用砂量的精準性,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審核模式,對于一些虛報砂石用量的項目全部按實際用量進行核準審批,嚴格控制砂石總量。

工程項目砂石直供
科技加持,監管高效精準
筆者了解到,該項目采取“互聯網+”技術手段實行動態監管,嚴密監督砂石“采、運、銷”環節。在開采過程中,對參與作業的所有船只實行統一登記編號、統一標識,安裝可視攝像頭、GPS定位系統,并限制采砂船功率防止破壞性開采。筆者注意到,為提高資源利用率,目前在公司從事砂石開采的采砂船都安裝了分篩裝置,所有開采上來的砂石隨采隨運,船上分篩處理,實現砂石資源全利用。
在運輸過程中,車輛統一使用環保密閉型車輛,安裝GPS定位系統實時跟蹤定位,劃定電子圍欄、卸砂拍照留證,對運砂全過程進行監控。公司安裝了江西省貨運源頭治超智能監管信息系統,通過科技手段,有效杜絕了出場車輛超限超載違法上路的現象,行車安全得到有力提升,成為全省第一家接入省治超平臺的源頭單位。砂場實行封閉化管理,無人值守,在進出口設置運砂車計重地磅,記錄車輛信息、載砂重量、價格等信息,通過“智慧砂場”系統大數據可以記錄砂石來源、銷售去向等,司機也可通過手機下載APP即可“一鍵出場,從下單到出貨僅需20分鐘。
記者團成員清晰地看到,通過“數字采砂”監管平臺建設,實現了對砂石資源“采、運、銷、用”全業務過程24小時無縫監測,強化了采砂監管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監管效能和精準度。
跨縣調砂,保障項目建設
依托智慧化、信息化手段,贛江吉安段河道采砂行業管理更加規范,在保障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悉,從去年9月份開始,通過智慧砂場統籌調配,已連續供應當地白云山大型灌區用砂3萬多噸,有力地保障了灌區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目前,吉安市水利局對省市縣重點項目跨縣調砂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實行“點對點”供應,2021-2022年已向宜遂、大廣高速等省重點、高鐵新區等市重點、青原、安福、遂川等縣重點項目建設跨縣調撥砂石260多萬噸,有力保障了省市縣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為推進省市雙“一號工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